◆何西疇常言 【 先生名坦。字少平。廣昌人朱淳熙進士。官寶謨閣直學士。諡文定。】
弘謀按先生初仕宜黃尉。陸子靜稱其廉潔剛毅。竭力衞民。有富貴貧賤。不能淫移之概。後提刑粵東。政蹟尤著。蓋宋儒之德業兼懋者也。惜其著述多不傳。徧訪僅得常言一帙。所採錄者。寥寥數語。而其砥勵志節。體恤人情。不激不隨。亦可以為居官者勸矣。
一毫善行皆可為。毋徼福望報。一毫惡念不可萌。當知出乎爾者反乎爾。 【 居官不可存徼福望報之心。又當知有出爾反爾之事。】
惟儉足以養廉。蓋費廣則用窘。盻盻然每懷不足。則所守必不固。雖未至有非義之舉。苟念慮紛擾。已不克以廉靖自居矣。
士能寡欲。安於清澹。不為富貴所淫。則其視外物也輕。自然進退不失其正。
君子有偶為小人所困抑。若自反無愧怍。於我何損。又安知其不為道德之助歟。
富兒因求宦傾貲。汙吏以黷貨失職。初皆起於慊其所無。而卒至於喪其所有也。各泯其貪心。而安分守節。則何奪祿敗家之有。
凡居人上。有勢分之臨。惟以恕存心。乃可以容下。故行動必先謦欬。步遠則有前導。燕坐則毋簾窺壁聽。是故君子不發人陰私。不掩人之所不及也。 【 何等光明正大。】
人事盡而聽天理。猶耕墾有常勤。豐歉所不可必也。不先盡人事者。是舍其田而弗芸也。不安於靜聽者。是揠苗而助之長也。孔子進以禮。退以義。非盡人事與。得之不得曰有命。非聽天理與。
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謙以和。小人之事上也。必諂以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媚上而忽下。小人無常心。故君子惡之。 【 小人刻刻在勢利上講求。所以無常。】
為政寬嚴孰尚。曰。張嚴之聲。行寬之實。政有綱。令有信。使人望風肅畏者。聲也。法從輕。賦從薄。使人安靜自適者。實也。乃若始焉玩易啟侮。終焉刑不勝奸。雖欲行愛人利物之志。吾知其有不能也。 【 法不可玩。心主於慈。】
凡蒞事之始。不可自出意見。以立科條。雖嘗有所受之。亦恐易地不便於俗也。苟人情有咈而固行之。終必扞格。如病其難行而中變。後有命令。人弗信矣。故初政莫若一仍舊貫。如行之宜焉。何必改作。或節目未便。熟察而徐更之。人徒見朏上下相安。而泯不知其所自。不亦善乎。故君子視俗以施教。察失而後立防也。 【 視俗以施教。察失而立防。當今政教之極則也。】
官職崇卑。當安義命。自抱關擊柝上下。苟能官修其方。職思其憂。雖未著殊庸偉績。亦可無愧於心。無負於國。若苟且以僥求倖進。將誰欺乎。
居下位。求應上之期會。則蒞事毌拘早晏也。然須羣吏咸集。則觀聽無疑。吏或獨抱文書以進。在我者。固不為其私請而曲徇。萬一小人巧設陰計。姑衒外以售其私。則瓜李何能自明。茲不可不防也。
敝政有當革者。必審稽源委。而其更也。於公私兼利。夫復何疑。若動而利少害多。不若用靜吉也。
舉事而人情俱順。上也。必不得已。利無十全。則寧詘己以求利乎人。毌貽害於人而求便乎己。
法示防閑。非必盡用。職存臨蒞。安在逞威。但使條教章明。則易避而難犯。吾謹無以擾之。任其耕食鑿飲而已矣。 【 以不擾為安。乃善政也。】
守曰牧民。令曰字民。撫養惟鈞。而孳育取義尤切也。蓋求牧與芻。不過使飽適而無散佚耳。凡乳兒有所欲惡。不能自言。所以察其疾痒。時其饑飽。勿違其意。是可為乳哺者責也。若保赤子。故縣令於民為最親近世長民者。每立抑強扶弱之論。往往所行多失之偏。未免富豪有辭於罰。夫強弱何常之有。固有貲厚而謹畏者。有怙貧而亡藉者。當置強弱而論曲直。可也。 【 情偽百出。何所不有。一有成見。自然不得其平。】 直者伸之。曲者挫之。一當其情。人誰不服。若任事者。律己不嚴。而為強有力者所持。則政格不行。孰執其咎哉。
君子當官任職。不計難易。 【 所計者是非耳。】 而志在必為。故動而成功。小人苟祿營私。擇己利便。而多所避就。故用必敗事。 【 趨利而利未必得。避害而害未必免。往往如此。】
仲弓問政。夫子告之以舉賢才。子游宰武城。方叩其得人。而遽以澹臺滅明對。夫邑宰之卑。仕非得志也。而聖門之教。必使之以舉賢為先。子游方閒暇時。已得人於察訪之熟。後世有位通顯。而蔽賢不與之立。何以逃竊位之誚哉。
天下不能常治。有弊所當革也。猶人身不能常安。有疾所當治也。溺於宴安。而因循弗革。是卻藥屏醫。而覬疾之自愈也。率意更張。而躁求速効。是雜方俱試。而幸其一中也。 【 以因循為安靜。以紛更為振作者。所宜鑒此。】
使人當用其所長。而略其所短。則無棄才。事上當度己量力。以肅共王命。則無敗事。責人以其所不能。是使馬代耕也。強己才之所不逮。是行舟於陸也。
冠婚喪祭。民生日用之禮。不可苟也。在上莫為之制節。而一聽俚俗之自為。鄙陋不經甚矣。攷古酌今。著為一典。頒之以革猥習。是當今之急務也。
三代盛時。民德歸一。農祥祈報而已。今也祠社非時。率斂征醵。急於官府。是以豐年常苦不給。一遇饑歉。則流亡矣。上之教不明。下由之而莫知悔也。如之何而使斯民之富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