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新时期的基本国策。实现这一国策的基本措施之一,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发展创意经济,最基础、最关键的就是人才因素。今年是我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建立二十周年。二十年前,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倡导下,原国家教委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创办知识产权专业,嗣后,知识产权高等教育逐渐推开,二十年来知识产权教育在全国获得重大发展,为现代化建设输送了相当数量的优秀人才。为总结经验,共商未来, 2007年10月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心承办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发展创意经济”暨“中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二十年”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一报告厅隆重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中国法学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深圳市知识产权局、美国驻华大使馆等部门的领导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复旦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美国高通公司、北京市朝阳区CBD管委会、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中兴通讯集团等50多所兄弟院校和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代表共三百余人。
大会由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刘春田、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邓军主任共同主持。刘春田教授宣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发展创意经济”暨“中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二十年”论坛开始,并向与会者介绍了光临此次会议的中外嘉宾以及各项议程。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首先代表主办单位致词,对参加“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发展创意经济”暨“中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二十年”论坛的各位领导和来自五十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中外专家表示了热烈的欢迎。纪宝成校长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是新中国知识产权法学学科的开拓者,1985年人民大学法律系在中国第一次将知识产权法作为独立的课程系统讲授,1986年人民大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心,并于1986年招收了第一届知识产权专业的学生,从而拉开了中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的序幕。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人民大学的知识产权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了一大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纪宝成校长接着对于如何认识和发展知识产权教育发表了几点看法,指出创意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和核心的经济,而提供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意经济得以发展的制度保障。这一切又都需要提供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知识产权专门人才的培养是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承担知识产权教育任务的主力军就是高校,大力培养创造新知识、新技术和保护知识产权的专门人才是高校的任务和目标。最后,纪校长向远道而来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家、来自中央有关知识产权部门的领导,全国各有代表性的高校、中外企业家表示了热烈欢迎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全国人大常委会许嘉璐副委员长高度评价了人民大学当初成立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所具有的超前眼光和战略胸怀,并对论坛表示衷心了热烈的祝贺,接着对人民大学以及其他大学的知识产权教育提出了以下希望:第一要洞悉世界的风云以及背后的推动力量。要透过世界的风云和背后的力量看到问题的本质 。第二是希望我们的老师和同学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这国情不仅仅是地大物博,是我们的经济文化教育落后,是我们负担着越来越多的公共财政的支出和公共事业,还要了解人们的观念,要了解如何去让我们更多的公民越来越具备现代的意识,尊重人、尊重人的创造、尊重自己未来的意识。在深入了解国情的基础上,还要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用广博的知识来支撑知识产权专业。第三是希望对有些问题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比如知识产权的私权与公权的关系问题等。认为法是为人服务的,人不应该成为法的奴隶。
最后,许嘉璐副委员长指出,尽管很多学校把知识产权的研究机构叫学院,但希望人大继续保持“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心”的提法,这个“中心”可以是人大法学院知识产权研究的中心,可以是北京市知识产权研究的中心,也可以成为全国的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并希望人大在知识产权的教学和研究方面,继续领军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界的人才培养。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利明教授首先感谢了二十年来为中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接着介绍说,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心自1986年创办以来,在郭寿康教授、刘春田教授的领导下,教学与研究并重,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知识产权人才,例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吴汉东教授、最高人民法院的蒋志培庭长、海淀法院的宋鱼水庭长等。此外,中心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积极参加国家的立法和司法活动,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完善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和理论支撑。最好着重强调了中心在研究方法上把民法理论和知识产权结合起来的重要特色。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助理总干事王彬颖女士代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向大会表示了祝贺,认为这次论坛的召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并高度赞扬了作为知识产权高等教育先行者的人民大学以及许多中国教育机构在促进和培育知识产权保护进程与发展当中获得的巨大成功,希望在今后进一步开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与人民大学的发展合作。
商务部姜增伟副部长就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开展知识产权高等教育谈了看法和建议,认为应当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要加强知识产权专业教育,培养大批知识产权专门人才,主要是培养高素质的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立法、司法、执法、服务、教育和研究人才,人才培养要体现战略能力,宏观思考能力,调控能力和运用能力,要实现文理交叉、科技文化并举,研究教育实践为一体,加强知识产权的普及教育;二要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知识产权素养,主要是在高校中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增强教师、学生、科研、管理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提高他们保护智力成果、运用知识产权的实际能力。三是要加强实施道德建设,营造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校园文化。主要是加强高校科研工作者的学术,致力于维护学者和学术尊严,引用和应用他人的成果,不剽窃抄袭他人的成果,在校园里要杜绝购买使用盗版教材和软件。
最高人民法院熊选国副院长介绍说,在民事审判方面,2002年至2006年5年间,全国法院共受理和审结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分别为54321件和52437件,同比1997年至2001年的前5年增长了142.92%和141.99%,年均增长为17.06%和19.29%;在行政审判方面,2006年全国法院新收一审知识产权行政案件1396件,审结1435件,新收专利案件458件,同比上升46.72%,商标案件29.5件,同比上升12.44%,同时还受理了著作权和技术监督等案件765件;在刑事审判方面,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办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适用以来,人民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呈上升趋势,2005年全国法院审结505件,判处767人,同比上升了39.8%,2006年全国法院共审结侵害知识产权案件769件,判处犯罪分子1326人,同比上升52.28%和62.21%,全国法院还以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和非法经营罪等判处涉及知识产权的案件1508件,判决人数2296人。
中国法学会孙在雍副会长说,我国知识产权战略起步比较晚,目前尚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情况。知识产权历史还不够强,创新文化在全社会还没有形成,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竞争的经验还比较少,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培养知识产权专业高级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中国法学会作为全国性的群众团体和学术团体,是联系全国法学界的桥梁和纽带,已经有34个学科专业专门研究会,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会就是知识产权研究会。中国法学会和知识产权研究会愿意和大家一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做出贡献。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李东生副局长认为论坛的主题“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发展创意经济”本身就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极好创意。为知识产权的教育和研究开拓出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因为只有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才能建设好新兴国家,而无论是专利商标还是版权都是创意的产物,不断创新的创意才能推动知识产权的发展,创意无限、知识产权学科专业发展的前途也是无可限量的。
国家版权局常务副局长阎晓宏指出,在版权保护方面,现在并没有哪一个国家和哪一个政府比中国政府做得更多。但是我们并不会放弃或者松懈对版权的保护,因为这符合我们国家根本的利益,版权在将来的中国社会既有旺盛的生命力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版权也将会迎来最美好的春天。
下午在明德法学楼601报告厅的主题论坛当中,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知识产权法学学科定位与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知识与能力构成” “知识产权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关系的贡献”等议题,分为三个单元进行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讨论。
国家版权局常务副局长阎晓宏指出,在版权保护方面,现在并没有哪一个国家和哪一个政府比中国政府做得更多。但是我们并不会放弃或者松懈对版权的保护,因为这符合我们国家根本的利益,版权在将来的中国社会既有旺盛的生命力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版权也将会迎来最美好的春天。
下午在明德法学楼601报告厅的主题论坛当中,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知识产权法学学科定位与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知识与能力构成” “知识产权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关系的贡献”等议题,分为三个单元进行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