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 论文题目 作者 译者 期刊名 卷/期号
1 旧中国选举制度的实质 戴修瓒 等 新华月报 1953.7
2 战国时代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形成 杨宽 历史教学 1953.10.
3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民主选举 魏宏运 历史教学 1953.9
4 论戊戌变法与立宪 谢兴尧 新建设 1953.11
5 太平天国的乡官 张振鹏 历史教学 1953.11
6 论辛亥革命时期的宪政运动 刘桂五 新建设 1954.1
7 赵匡胤和赵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季予涯 历史教学 1954.12
8 旧中国宪政运动史话 张晋藩 等 中国青年 1954.1.9
9 旧民主主义宪政运动的破产 张晋藩 光明日报 1954.6.21
10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司法工作 马锡五 政法研究 1955.1
11 拿破仑法典初步批判 李浩培 政法研究 1955.2
12 英国大宪章历史分析 喻松青 南开大学学报 1956.1
13 南斯拉夫宪法概述 康树华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1956.2
14 在百家争鸣中谈旧法思想 刘焕文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1956.2
15 英国民法中的契约 赫鲁菲娜 刘汉才译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1956.3
16 谈苏伊士运河问题 周子亚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1956.3
17 中国革命各时期的土地立法 高树异 东北人民大学学报(人文科学) 1956.4
18 略谈卜辞中“武丁诸文之称谓”及“殷代王位继承法” 刘启益 历史研究 1956.4
19 略论女真族氏族制度的解体和国家的形成 华山 等 文史哲 1956.6
20 试论商代“兄终弟及”的继统法与殷商时期的社会性质 王玉哲 南开大学学报 1956.6
21 论中国封建制的形成及法典化 侯外庐 历史研究 1956.8
22 略论隋朝的法律 韩国磐 历史教学 1956.12
23 关于研究中国法制史的几个问题 戴克光 人民日报 1956.12.30
24 天平天国后期的铨选制度为什么不健全?---同
25 广州起义和广州公社 颜文 中国青年报 1956.9.13
26 略谈前清吏胥----对清朝“绍兴师爷”和“书办”的介绍 范朴斋 光明日报 1957.1.1
27 从重农抑商的传统谈到汉代政权的本质---试答
28 法学界座谈关于中国分之市的几个问题 王绍仪 光明日报 1957.2.4
29 略论汉代政权的本质---敬复日知先生 郭沫若 人民日报 1957.3.5
30 试论新民主主义阶段人民刑法的发展 杨琪 法学 1957.6、8期
31 清代军机处的沿革、职掌和主要档案 单士魁 光明日报 1957.7.18
32 中国法制史问题座谈会发言摘要 李祖萌等 政法研究 1957.1
33 巴息力克立法的社会实质 修宪莫夫,毛天佑等译 史学译丛 1957.1
34 宗法等级制度是不是封建制度的特征 黄子通 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 1957.2
35 1871年巴黎公社的司法委员会 李昌运译 政法译丛 1957.2
36 中国古典法学的一些现实意义 孙晓楼 法学 1957.2
37 隋朝能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 徐德麟 历史教学问题 1957.2
38 古印度法典中的首陀罗和奴隶 伊林,崔连仲 东北师范大学科学集刊 1957.3
39 论唐代之番将与府兵 陈寅恪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1957.4
40 谈谈“十五贯”中几个古代审判制度 富庸 政法研究 1957.4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革命根据地选举制度的特点 罗世英 政法研究 1957.4
42 关于唐代法律的几个问题 王永兴 历史教学 1957.4
43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动派对地方法制的变更及其作用 赵希鼎 史学月刊 1957.4
44 法国司法制度 比松 勉力译 政法论丛 1957.5
45 法国的司法制度 比松.A 勉力译 政法译丛 1957.5
46 明代云南境内的土司与土官 江应梁 人文科学杂志 1957.5
47 对国民党刑法的反动本质的初步批判 顾联璜 教学简报 1957.6
48 巴比伦第一王朝时代(公元前1894-1595年)的私法文书 张殿光 东北师范大学科学集刊 1957.6
49 新巴比伦法庭判决汇编 刘文鹏译 东北师范大学科学集刊 1957.6
50 十二铜表法 陈筠等译 东北师范大学科学集刊 1957.6
51 太平天国后期官制略探 郦纯 山西师范学院 1957.8
52 试论阿古柏政权的建立及其反动的本质 马汝衍 历史教学 1957.8
53 论宗法制与封建制的关系---评黄子通《宗法制度与等级制度是不是封建制度的特征》 童书业 历史研究 1957.8
54 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实质问题----兼评郭毅生《略论太平天国革命的性质》一文中的若干论点 金冲及 等 学术月刊 1957.9
55 论殷代亲族制度 李学勤 文史哲 1957.11
56 东吴政权的性质及其经济基础 章振华 等 史学月刊 1957.11
57 魏晋南北朝世族地主政权的演变 宋衍 历史教学问题 1957.12
58 试论唐律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标准法典 戴克光 政法教学 1958.1
59 论《天朝田亩制度》 黄廷桂 中学历史教学 1958.1
60 依唐代官制说明张曲江集附录诰命的错误 岑仲勉 中山大学学报 1958.2
61 国民党伪“六法, , SPAN>”的反动实质 宋光 等 法学 1958.2
62 国民党伪六法的反动本质 宋光.江振良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1958.2
63 天平天国乡官制度中的地方公举问题 王天奖 学术月刊 1958.2
64 契丹国家的形成 赵卫邦 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1958.2
65 中国最早的一步法医学-洗冤录 仲许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1958.2
66 资产阶级法学中的现代英国议会制问题 贝尔逊 王庶译 政法译丛 1958.3
67 摩奴法典选译 崔连仲 古代世界史通讯 1958.3
68 三论西魏北周和隋唐间的府兵 谷霁光 科学与教学 1958.3
69 两汉三国的“夷兵” 洪廷彦 文史哲 1958.3
70 国民党伪程序法的反动本质 江振良.宋光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1958.3
71 秦官考---《秦会要订补职官篇》补正 金少英 西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科学) 1958.3
72 秦刑徒刑的考古资料 张政 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 1958.3
73 蒙古氏族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 杨国宣 华东师大学报(人文科学) 1958.4
74 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的批判 叶孝信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1958.4
75 天平天国的郡县地方政权 王天奖 文史哲 1958.5
76 试论《中国国家与法的历史》的对象 张晋藩 教学与研究 1958.5
77 试论中国国家与法的历史的对象和范围问题 蒲坚 新建设 1958.7
78 汉谟拉比法典中的古巴比伦王国 李季谷 历史教学问题 1958.8
79 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海陆丰苏维埃 杨丙昆 历史研究 1958.8
80 元朝中央政府是怎样管理西藏地方的 韩儒林 历史研究 1959.1
81 对《试论殷代的奴隶制度和国家的形成》一文的意见 赵锡元 历史研究 1959.11
82 西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关于西汉社会性质问题的讨论 安作璋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59.5
83 中央政府管理西藏地方的制度的发展 王忠 历史研究 1959.5
84 明代军屯制度的历史渊源及其特点 王毓铨 历史研究 1959.6
85 门阀的形成及其衰落 唐长孺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 1959.8
86 明代的军户 王毓铨 历史研究 1959.8
87 明代的科举情况及绅士特权 吴晗 光明日报 1959.8.26
88 清朝政府对西藏地方政治制度、宗教制度的改革 陈鸣钟 史学月刊 1960.1
89 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几个问题 杜德凤 历史研究 1960.1
90 试论曹魏的屯田制度 黄佩瑾 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1960.1
91 关于中国国家形成问题 徐喜臣 吉林师大学报 1960.2
92 农民政权问题初探 杨世钰 郭惠清 红色教师 1960.3
93 略述科举制度 韩国磐 历史教学 1960.4
94 试论1901-1905年清政府的“新政” 于邦佐 史学月刊 1960.4
95 关于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目的与”农民政权“问题 吴雁南 史学月刊 1960.6
96 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的农民政权问题 宁可 新建设 1960.11
97 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及其作用 史一兵 江海学刊 1961.1
98 试论张鲁及其政权性质 张炳耀 江汉学报 1961.1
99 我国农村基层人民政权的历史发展 王仲敏 政法研究 1961.4
100 辛亥革命在国家政权问题上所提供的历史经验 张晋藩 邱远猷 政法研究 1961.4
101 元代的军屯制度 国庄昌 历史教学 1961.11
102 二十等爵与封建制度---战国秦汉社会阶级构成初探之一 漆侠 历史教学 1961.11
103 略论中国农民政权的短暂性 金键之 文汇报 1961.2.28
104 战国时期秦封建法制的发展(读《睡虎地秦墓竹简》札记) 崔春华 历史教学 1962.1
10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产生和被撕毁 潘念之 政法研究 1962.1
106 剖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张晋藩 政法研究 1962.1
107 “元代的军屯制度”一文史料的订正和商榷 施一揆 历史教学 1962.2
108 美国压迫黑人的法律 龚祥瑞 政法研究 1962.3
109 我国封建社会“农民政权”的两重性及其向封建性政权转化的必然性 戚立煌 历史研究 1962.3
110 唐长孺对门阀制度的新看法 乌廷玉 历史研究 1962.6
111 辛亥革命前后的立宪派与立宪活动 刘桂五 历史教学 1962.8
112 清代的军机处 钱实甫 历史教学 1962.9
113 汉中农民政权与张鲁其人——与张炳耀同志商榷 杨炳 江汉学报 1962.9
114 明代军屯制度的组织形式 李光潜 历史教学 1962.12
115 略论明代云南的军屯 宁超 云南日报 1962.1.31
116 复旦历史系太论唐初政权性质问题 余双人 文汇报 1962.11.2
117 关于“资政院会议速记录” 李时岳 光明日报 1962.2.28
118 上海政治研究所整理中国法制史资料 人民日报 1962.2.3
119 判牍史话 甫翁 光明日报 1962.3.20.
120 中国历代官制简述 聂重歧 光明日报 1962.4.25
121 关于太平天国科举制度的研究 华芜 人民日报 1962.6.19
122 石钟健谈土司制度问题 甘施 广西日报 1962.7.25
123 李渊为首的唐初政权是“世族政权”吗----与韩国磐同志商榷 王继麟 文汇报 1962.8.28
124 唐初政权性质及其他---答王继麟同志 韩国磐 文汇报 1962.9.11
125 “巡按”这个官职究竟有多大 胡双宝 北京日报 1962.9.30.
126 突厥汗过的军事组织和军事技术 蔡鸿生 学术研究 1963.10.
127 清代总督与巡抚 赵希鼎 历史教学 1963.10.
128 谈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改革 杨大文 人民日报 1963.12.13
129 关于汉代的訾选与卖爵制度 吴太 等 光明日报 1963.3.27
130 读《关于汉代的訾选与卖爵制度》 光烈 光明日报 1963.6.19
131 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在晋国的开始解体与晋国称霸的关系 常光正 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1963.1
132 唐代的使职差遣制 陈仲安 武汉大学学报 1963.1
133 论唐律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四种权力”的问题(提纲) 戴克光 政法研究 1963.1
134 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度的发生和发展 冉光荣 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1963.1
135 明代必里卫考 张鸿翔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1963.1
136 美国反劳工法律简介 龚祥瑞译 政法研究 1963.1
137 关于李自成起义军大顺政权的性质 傅玉璋 安徽大学学报(人文科学) 1963.11
138 1927年武汉革命政府市怎样走向反动的 魏宏运 历史教学 1963.11
139 关于隋唐中央集权政权的形成和强化问题 金宝祥 甘肃师大学报(人文科学) 1963.2
140 清代官制琐谈 诗席 扬州师院学报 1963.2
141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关于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几个基本问题 张希坡 政法研究 1963.2
142 清代军机处的设立及其性质——兼有钱实甫同志商榷 吕钊 历史教学 1963.3
143 从大顺政权论农民政权性质问题——
144 中国古代的官制及其沿革 向村 前线 1963.3
145 学习中国法制史初探 肖永清 政法研究 1963.3
146 中国古代国家与法权历史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张晋藩 政法研究 1963.3
147 我国古代刑事立法简述 陈光中 政法研究 1963.4
148 清代内阁 季士家 历史教学 1963.4
149 论明代里甲法和均徭法的关系 梁方仲 学术研究 1963.4
150 论李自成“大顺政权”的性质 张仁忠 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 1963.4
151 明代的里甲制度衔微 历史教学 1963.4
152 土司职称及其演变考释 杜玉亭 学术研究 1963.6
153 府兵制度化时间西魏北周社会的特殊矛盾及其解决——兼论府兵的渊源和性质 朱维铮 历史研究 1963.6
154 清朝政权的半殖民地化与总理衙门 钱实甫 历史教学 1963.7
155 试论云南土司制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兼见
156 关于朱元璋政权性质的转化问题 施一揆 邱树森 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 1964.12
157 彻底摧毁旧法制,肃清资产阶级法律思想——重读中共中央《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 郑朴 政法研究 1964.2
158 略论农民起义的政权问题 关履权 学术研究 1964.3
159 试论张鲁政权的性质 黄惠贤 武汉大学学报 1964.3
160 也谈土司制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兼向杜玉亭同志请教 张永国 学术研究(社会科学) 1964.3
161 关于契丹汗位的承袭制度 张去非 历史教学 1964.8
162 科举制度的产生和考试程序的发展 李正中 史学月刊 1964.9
163 从一七八七年美国宪法及其发展论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本质 萨师炯 甘肃师范大学学报 1964.3-4
164 朱元璋的队伍和政权的性质 吴晗 人民日报 1964.4.26
165 “大世界”与法制史研究 宋光 江振良 解放日报 1964.4.3
166 记清末的预备立宪公会 祁龙威 光明日报 1964.5.20.
167 论“清官” 星宇 人民日报 1964.5.30.
168 关于“农民起义”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和宁可同志商榷 孙祚民 新建设 1964.5-6
169 论太平天国革命政权 史泽 光明日报 1964.6.17
170 《试论封建社会的“清官”、“好官”》读后 吴晗 光明日报 1964.6.17
171 关于朱元璋的队伍和政权的性质问题 王守义 人民日报 1964.6.19
172 关于“清官”、“好官”讨论中的若干问题 王思治 光明日报 1964.7.9
173 也谈朱元璋政权性质和转化问题 徐连达 文汇报 1965.10.21
174 试论朱元璋政权的封建化 史泽 光明日报 1965.11.2
175 论农民政权的两重性及其转化变质的问题 沈渭滨等 文汇报 1965.12.2
176 岁朱元璋政权性质转化问题的商榷 顾城 光明日报 1965.6.16
177 黄鼎凤《约法十二章》告谕质疑 谢兴尧 人民日报 1965.6.18
178 论农民政权转化变质的过程 王守义 文汇报 1965.7.22
179 关于农民政权是否必然转化变质的几个问题--和王守义等同志商榷 师农 文汇报 1965.8.26
180 论大顺政权的性质——与
181 略论秦汉以来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巩绍英 历史教学 1965.1
182 试论隋和唐初的政权——与吴泽、袁英光两同志商榷 齐陈骏 历史研究 1965.1
183 科举制和衣冠户 韩国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65.2
184 试论抗日民主政权的作用 陈宝音 政法研究 1965.3
185 关于清代皇庄的几个问题 周远廉 历史研究 1965.3
186 突厥法初探 蔡鸿生 历史研究 1965.4
187 乡举里选制和科举是否为农民设置了一条上升的路径?——和蔡美彪同志商榷 王思治 新建设 1965.4
188 继承和发扬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依靠群众对敌专政的革命传统 张希坡 政法研究 1965.4
189 关于唐初政权性质的几个问题 梁淼太 历史研究 1965.6
190 论农民政权的性质及其转化问题 戚立煌 史学月刊 1965.6
191 帝国主义列强赞扬和支持清朝“立宪” 张天保 历史教学 1965.7
192 论“王法” 白寿彝 历史研究 1966.1
193 从海瑞看封建“清官”的本来面目 范明辛 政法研究 1966.1
194 封建国家的官只能是地主阶级专政的工具 张晋藩 邱远猷 政法研究 1966.1
195 关于封建“清官”的本质和作用问题座谈纪要 政法研究 1966.1
196 清末的“预备立宪” 张天保 历史教学 1966.2
197 唐律的阶级实质 刘海年 历史教学 1966.3
198 简论谏官 周公南 学术月刊 1966.3
199 海瑞执行的王法究竟是什么样的法? 张晋藩 文汇报 1966.2.4
200 旧时代的“知县” 田春 新民晚报 1966.3.1
201 关于李悝《法经》 张晋藩 光明日报 1974.12.16
202 论郡县制度 冉光荣 四川大学学报 1975.1
203 清代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的设置及其意义 冯锡时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1977.2
204 论秦律的阶级本质—读云梦秦律札记 吴荣曾 历史研究 1977.5
205 秦律中“隶臣妾”问题的探讨——兼评“四人帮”的法家“爱人民”的谬论 高恒 文物 19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