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考试之窗 >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史硕士专业试题(1991-1999)

 

1991(中国法制史和台湾法方向)

一、名词解释

1、刑法志

2、明大诰

3、六法全书

二、古案解析

(将下述《论语》中虚拟的案例译成现代汉语,并简析其中蕴含的法律原则)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

三、简述唐律中规定的“议、请、减、赎、当、免之法”;上述规定说明了什么?

四、南京临时政府在法制建设中是怎样贯彻“坚持民主共和,反对封建专制”精神的?

五、革命根据地人民司法机关演变的基本情况述论/

1992(中国法制史和台湾法方向)

一、名词解释

1、出礼入刑

2、科道(清朝)

3、九朝律考

二、古案解析

《太平御览》载董仲舒“春秋决狱”一例:

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或曰:“殴父”,当枭首。论曰:“臣愚以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持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诟父也。《春秋》之义,许止父病进药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

三、唐朝监察制度的发展述论。

四、南京国民党政权《动员动乱时期临时条款》述评。

五、论述抗日民主政府《保障人权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

1993

一、名词解释

1、睡虎地秦简

2、唐武德律

3、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

二、古案解析

“甲盗牛,盗牛时高六尺,系一岁,复丈,高六尺七寸,问甲何论?当完城旦。”(《睡虎地秦简》)

三、明清司法制度述论。

四、孙中山护法运动述评。

五、革命根据地有关保障妇女权益的法规综述

1994

一、解释名词

1、亲属相容隐

2、录囚

3、明大浩

二、古案释评(标点,解释并评述)

端拱元年广安民安崇绪录禁军,诉继母冯氏已与父知逸离异,今来占夺资产。大理寺断崇绪讼母罪死。太宗疑之。大理寺卿张,固执前断,遂下台省集议。徐玄议曰:“一但当断定知逸,冯氏是否离异,反复参验不曾离异。其证有四:崇绪所执父书只言公事,未曾提及离异,其证一也。又知逸人京冯氏却来知逸之家,其间并无遣斥,其证二也。本宰初勘,有族人安景泛证及经追问景泛自引退不曾离异,证三也。又知逸有田庄三处,冯氏占二处小妻高氏占一处。崇绪生母蒲氏无居处。高氏来收冯氏课曾经论讼,不曾离异证四也。崇绪请依法寺断死。”在仆射李等四十三人议曰:“不孝之罪,刑之大也。崇绪因生母衣不充,所以论诉,若依法寺断死,则知逸负何辜而绝嗣,蒲氏处何地而托身。今但当断田业悉归崇绪,冯氏亦依崇绪终身侍养。如此则男虽庶子有父业可安,女则出嫁有本家可归。所有死罪并准赦原。太崇从之。

三、论述下列各题

1、论述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发展与演进。

2、论述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3、论述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司法制度。

1995年(含台湾法研究方向)

一、名词解释

1、铸刑书

2、非公室告

3、禁榷

4、名例律

5、会审公廨

二、古案述评

大理少卿胡演进每月囚财上命自今大辟皆令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尚书议之庶无冤滥既而引囚至岐州刺史善军上谓胡演曰善果虽复有罪官品不卑岂可使其与诸囚为伍自今三品以上犯罪不须引过听于朝堂俟进止

三、论述题

1、论述中国古代社会中法律与道德之关系。

2、评述《大清新刑律》。

3、革命根据地的劳动立法概述。

1996年(含台湾法研究方向)

一、名词解释

1、三赦之法

2、上请

3、提点刑狱司

4、贿选宪法

5、保安处分

二、古案述评

自张蕴古之死法官以出罪为戒时有失入者又不加罪上尝问大理卿刘德威曰近日刑网销密何也对曰此在主上不在群臣人主好宽好急则急律文失入减三等失出减五等今失入无辜失出要获大罪是以吏自免竟就课文非有教使之然畏罪故耳陛下傥一断以律则此风立变矣上悦从之(摘自《资治通鉴》卷一九四)。

三、论述下列各题

1、从“亲亲得相容隐”制度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内涵及特质。

2、评述清末预备立宪法活动及《钦定宪法大纲》。

3、简述抗日战争时期边区的人民调解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997年(中国法制史)

一、名词解释

1、重罪十条

2、春秋决狱

3、理藩院

4、廷杖制度

5、减租减息

二、古案述评

1、标点下段案例

2、解释下段案例中指定字词

3、简要评述此案

其后人有盗高庙前玉环得帝怒下①廷尉治②释之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③弃市上大怒曰人无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治者欲致之④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之意也释之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杯土陆下且何以加其法乎帝乃白太后许之

三、论述题

1、从唐律的有关规定看中华法系法律制度之特色。

2、论述法家的重刑主张及其在秦朝的实践。

3、论述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基本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1998年(含台湾法方向)

一、名词解释

1、竹刑

2、五过

3、三法司

4、五朝会典

5、贿选宪法

二、古案述评

1、标点下段文字

2、解释下段文字中的指定字词

3、简要评述此案

以上兵部朗中戴胄忠清公直 ①擢 为 ②大理少卿 上以 ③选人 多 ④诈冒资荫 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东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 ⑤卿 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三、论述下列各题

1、评述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2、从清末变法过程中的“礼法之争”看东西方法律及其观念之差异。

3、革命根据地的继承法规概述。

1999

一、名词解释

1、五听

2、北齐律

3、提点刑狱司

4、九卿会审

5、六法全书

二、古案点评

1、标点下段文字

2、解释下段文字中的指定字词

3、简要评述此案

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 ①三复奏 盖欲思之详熟故也而 ②有司 须臾之间三复奏已讫又古 ③刑人君为之撤乐减膳朕庭无常设之 ④乐 然常为之不啖酒肉但未有著令又百司断 ⑤狱 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复奏下诸州者三复奏

三、论述下列各题

1、评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2、从“亲属相容隐”、“存留养亲”等制度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

3、论述清末修律的特点及影响。

 

录入编辑: 李红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