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晚,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文化研究中心和曾宪义法学教育与法律文化基金会举办的明德法律文化论坛第五十四期在明德法学楼815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期论坛邀请到了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张伟仁先生,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以“读书与研究”为主题的讲座。法学院名誉院长曾宪义教授到会并致欢迎辞。本次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小红教授主持,我院青年教授王轶,冯玉军到场参加了讲座。此外还吸引了三十余位法学院博士生、硕士生参加。
本次论坛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张伟仁先生,张先生曾于台湾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康乃尔大学、纽约大学、法兰西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校任教。除讲学外他在台北中研院从事法制史及法理学的研究工作。其主要著作有《清代法制研究》、 “Traditional Chinese Legal Thought” 等, 并纂集《先秦政法理论》,《明清档案》三百余册,最近完成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in the Late Imperial China” 一书,将由哈佛大学出版;现正撰写《寻道》一书。前者陈述清代法制的法律、制度、理论和实践;后者分析中国历代思想家探求“至治之道”所得的成绩。
张先生以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和丰富的人生经验,为我院师生深刻的阐述了读书与研究的关系。谈及读书,他教导年轻学生读书之前要做好文字和基础知识这两方面的准备性工作,要加强文言文的功底,可以通过多读多看和背诵来提高。读书的领域应该有所拓宽,应涉及经济、政治、哲学、历史等等相关社会学科,但不必只读大师,一定要保持独立的思考,不可贸然成为一家之信徒。 对于学术研究,张伟仁先生认为研究的材料应首先从日常生活中去寻找,做学问,写文章,要“小题大做”。他还认为,研究的起点不要放在比较研究上,研究材料则尽量掌握第一手资料,采用资料不能依个人观点。他还提出了学者或知识分子的两个底线:知识忠诚度和道德勇气。不要为了媚俗或依附权贵而做学问,要保持学术的独立性,当然也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智慧。最后,张先生还告诫大家不要轻视中国传统法文化的价值,不要不经过深入了解就套用西方的现代法治标准对其进行全盘否定和批判,更不能以西方的价值来看待和评论中国的问题。
在主题演讲之后,张伟仁先生仔细倾听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一一认真作答,同时还表达了自己对年轻学子的期待和鼓励。最后,马小红教授对张先生为大家带来的精神愉悦表示感谢,此次论坛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