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考试之窗 >  

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考研试题 综合课试题

 

法理学

一、多选题(10

1 法律调整过程的三个基本阶段

A 法律规范开始生效的阶段           B 法的适用阶段

C主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阶段      D产生法律关系的阶段

2 有权向全国人大提出属于全国人大职权范围内的法律案的国家机关包括

A 全国人大常委会                      B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    

C中央军委                             D最高人民检察院

3 社会主义法和共产党政策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二者的

A意志属性不同                 B表现形式不同

C实施途径和保障方式不同       D稳定性、程序化程度不同

4 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属于

A 对世权     B对人权      C绝对权         D相对权

5 法律调整是一种

A 正式的社会调整             B 外在的社会调整

C 规范性的社会调整           D肯定性的社会调整

二、辨析题(20

1 高度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不会在全社会自发形成,必须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和灌输(对)

2 法的历史类型变更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律体系自身的矛盾运动

3 一项法律规定贯彻实施所取得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必然是一致的

4 依照法治原则,司法审判中一律不得适用类推

三、名词解释(20

1、法律关系

2、法制

3、法的体系

4、任意性规范

4、判例

四、简答题(30

1 当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不同于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有那些

2 确认不同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应当遵循那些原则

3 简述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五、论述题(20)试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法制的影响

 

宪法

 

一、名词解释

1、言论自由

2、宪法结构

3、议会制

二、简答题

1 公民受教育权的基本特征

2 国务院总理负责制于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关系

 

中国法制史

一、填空题

1 西周“九刑”,一指墨劓剕宫大辟,及流、扑、鞭、赎

2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出自《唐律疏议》

3 元初把境内居民分为高下四等,蒙古(西)族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4 清代仿效《明会典》编定的《清会典》,计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五部会典

二、单项选择

1 “十恶”首次出现于(   

A《晋律》B《开皇律》C《唐律》D《北齐律》

2 “八议”首次规定于(   

A《晋律》B《曹魏律》C《北齐律》D《唐律》

3 “名例律”首次规定于(   

A《晋律》B《北魏律》C《北齐律》D《唐律》

4 元代中央司法机关中,取代大理寺住持审判的机构是(   

A大宗正府  B宣政院  C御史台   D刑部

5 清末官制改革将大理寺改为(   

A大理院    B刑部    C法部      D最高法院

三、判断题

1 西周中央审判机关称为司寇(或大司寇)

2 汉武帝时凡官吏私自道诸侯国任官,依《左官律》给予刑事处罚

3 在朝堂上杖责大臣的“廷杖”盛行于清朝(明朝)

4 朱元璋修定的《明大诰》共四编

5 《大清现行刑律》分总则和分则两篇,后附《暂行章程》五条

四、名词解释

1、《宋刑统》

2、《九卿圆审》

 

民法

一、名词解释

1、提存

2、遗赠

3、同时履行抗辩权

二、简答题

1、简述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和效力

2、简述财产所有权的民法保护

 

刑法

一、名词解释

1、犯罪故意

2、连续犯

3、玩忽职守罪

二、简答

1 简述犯罪的不作为

2 简述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构成

 

 

诉讼法

一、名词解释

1 管辖权的转移

2 执行异议

3 立案监督

4 自诉案件

二、简答题

1 简述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所享有的诉讼权利

2 简述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

录入编辑: 辛坤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