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文化研究成果奖”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中国法律史学会、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曾宪义法学教育与法律文化基金会设立的全国性法律文化研究奖项。
第一届“中国法律文化研究成果奖”评选委员会召集人
14点30分,会议拉开帷幕。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叶秋华教授主持了会议开幕式。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兼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曾宪义教授首先致辞。在致辞中曾宪义教授介绍了“中国法律文化研究成果奖”创设的初衷,表达了对法律文化研究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期望之情。然后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兼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文显教授畅谈了自己对法律文化研究如何良性发展的看法,并对曾宪义法学教育与法律文化基金会和澳麦尔基因技术公司对这一奖项的鼎力支持表示感谢。紧接着金政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金政策董事长致辞。最后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教授介绍了“中国法律文化研究成果奖”评选的过程,并宣布了获奖者名单。
一等奖3项,获奖者分别是霍存福(吉林大学)、李贵连(北京大学)、王云霞(中国人民大学),二等奖7项,获奖者分别是马小红(中国人民大学)、吴汉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范忠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夏新华(湘潭大学)、曹旅宁(华南师范大学)、李玉生(南京师范大学)、杨永华、方克勤(西北政法大学),三等奖9项,获奖者分别是怀效锋(国家法官学院)、侯欣一(南开大学)、曹全来(国家法官学院)、张仁善(南京大学)、王立民(华东政法大学)、柴荣(北京师范大学)、任强(中山大学)、汤唯(烟台大学)、丁相顺(中国人民大学)。此外,本次还特设优秀青年成果奖9项,以鼓励青年学子积极投身法律文化研究,获奖者分别是孙家红(北京大学)、胡兴东(云南大学)、陈新宇(清华大学)、黄树卿(山东师范大学)、庞朝骥(中国银行法律与合规部)、张钧(山西大学)、冯勇(烟台大学)、尤陈俊(北京大学)、李启成(北京大学)。
15点整,颁奖仪式开始,在与会学者和学子热烈的掌声中,曾宪义、张文显、吴汉东、王利明、韩大元、叶秋华、杨一凡和金政策先生等颁奖嘉宾向获奖者颁发了奖杯、奖品、奖金和荣誉证书。
短暂茶歇后,15点30分,在
主题发言中,
汤唯教授关注的是“法律文化本土资源的理性整合”的问题。她认为法史应该提供系统、理性的理论体系,这样才能与部门法相区隔,才能给后者提供理论指导;同时,她表示对目前法学界“翻译文化”泛滥的担忧,并希望法学界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发掘更多对今天有益的资源。张钧副教授则从论文发表数量这个独特视角,对法律文化近三十年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得出以下结论:法律文化研究存在跨越式发展,整体发展趋势相对稳定,但近年来受关注程度下降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