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明德论坛 >  

2018年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年会顺利举行

   2018年6月30日,由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主办,清华大学法学院近代法研究中心承办的2018年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年会在清华大学法学院顺利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为“沈家本与中国近代法治”,来自中国政法大学、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家法官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商务印书馆、检察日报社等单位的四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清华大学法学院近代法研究中心主任陈新宇副教授主持开幕式。北京市法学会研究部王秀海主任、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马小红教授先后发表致辞。王秀海主任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开展的研究工作,并介绍了北京市法学会研究部的近期工作。马小红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沈家本的法学思想、视野和法律实践的智慧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其所主持的清末修律成果对中国法治发展意义重大。对沈家本与中国近代法治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主题演讲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高汉成副研究员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沈厚铎教授、最高人民法院蔡小雪法官、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武树臣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孙家红副研究员先后发表主题演讲。沈厚铎教授以“沈家本的家国情怀与法律救国理想的形成”为题,从沈家本的日记、诗歌出发,阐释了法律人沈家本家国情怀的思想脉络与形成历程。蔡小雪法官围绕“我为什么要写《修律大臣沈家本》”一题,介绍了沈家本法律思想的现代意义,认为有必要让修律大臣沈家本及清末修律被更多人所了解。武树臣教授演讲题目为“中华法系的存与亡”,他指出人格思想是沈家本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伦理、人伦之中蕴含传统因素。武树臣教授认为,法律近代化摒弃了伦理主义精神,但最根深蒂固的传统价值观没有改变。孙家红副研究员演讲题目为“无法完成的使命:沈家本与晚清法律改革的百年省思”,他认为晚清法律改革的目标不仅仅在于建立法律体系,更高目标是法律传统的形成,而其所涉及的目标不可能全部实现,如何再造新的法律传统仍然是尚待完成的使命。

 

自由交流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王帅一助理研究员主持。中央民族大学苏钦教授、范依畴讲师、商务印书馆王兰萍编辑、北京师范大学李德嘉讲师、中国政法大学文扬博士后等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自由评议和开放讨论,发言人分别予以了回应。

总结环节由国家法官学院王立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柴荣教授认为沈家本精通经学,在变法修律中善于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暗合之处。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姜栋副教授从方法论角度分析转型过程中法律人物研究的重要性,认为中西之间的交流是法律文化研究的重要一环。姜栋副教授也介绍了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近期工作情况及接下来的工作安排。中国政法大学姜晓敏教授代表下一届年会的承办方,表示会努力办好下一届年会,诚邀各位专家学者明年做客中国政法大学。

 

录入编辑: 陈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