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首页推荐 >  

明德法律文化论坛第五十一期成功举行

 

明德法律文化论坛第五十一期成功举行

200810101900,第五十一期明德法律文化论坛在明德法学楼815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的主讲人是台湾政治大学法学院教授、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黄源盛先生,报告的主题是“台湾的中国法制史研究五十年”。

本次活动由法律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晓耕教授担任主持人。法学院名誉院长曾宪义教授到场并发表了欢迎辞。老师在发言中指出,法律史是法学基础学科,在大陆历来就受到重视。它不仅是本科生的必修课,也被列入司法考试的范围。这为法律史专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土壤和空间。为了进一步推动法律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增进法律史学界的联系和交流,明德法律文化论坛应时而生。自论坛创办以来,我们邀请了许多法律史学界的专家来此演讲,包括台湾的张伟仁和林端教授。通过这些交流,不仅加深了我们的友谊,对促进两岸的学术交往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黄源盛教授来论坛发表演讲,希望今后能常来常往,继续推动两岸法律史学术的发展。

黄源盛教授对曾院长的致辞表示衷心的感谢,也为能来到人大法学院和明德法律文化论坛感到非常荣幸。随后,黄源盛教授作了主题发言。首先谈到了他对于“法制史研究范围”的看法,他认为应当包括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法律意识和法律思想四个面向,而台湾地区的法制史研究主要也是在这个范围内进行。随后,他从博硕士论文的选题、研究类别、研究时代和指导教授等角度出发,以准确、详实的数据为依托,介绍了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法学界对中国法制史和法律思想史研究的状况。从1962年到1992年之间,共有博士论文3篇,硕士论文49篇。1992年以来,共有63篇文章,其中博士论文10篇,硕士论文53篇。这个过程中,他还介绍了台湾地区在史料保存上的一些成果,例如《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淡新档案》、《大理院档案》等。最后,他介绍了近十余年来台湾地区中国法制史研究的一个新趋势,即史学界、文学界跨界进入法制史研究领域,使得法制史的研究呈现出一种新的气象。在总结台湾法制史研究现状时,教授借用日本学者的观点,认为虽然台湾地区研究法制史的人数较少,但仍呈现出了“小而美”的局面,并期望两岸学界能加强交流,互通有无,共同促进法律史研究的发展。

演讲结束后,马小红教授发言。教授在评议中指出,论坛开办以来,南来北往的学者在这里发表他们精彩的学术观点,论坛受到学生热烈欢迎,像林端教授的讲座,因人数太多,教室一改再改。我们为请到这些学者而荣幸,来此讲座的学者也为能到论坛而荣幸。我们希望这样的学术交流今后经常地进行。

随后,黄源盛教授热情的回答了到场学生的提问,并以自己学习、看E-mail 的亲身经历激励到场同学,做学问关键在于有心,否则再好的环境都难以出成果。

晚上2130左右,本次论坛结束,到场的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对黄源盛教授的演讲表示感谢。我院马小红教授、丁相顺副教授、姜栋副教授、清华大学聂鑫老师以及我院博士、硕士研究生近五十人参加了此次论坛。(袁辉)

                                                                  

 

录入编辑: 冯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