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300-08798-6
作者:冯军
定价:48.00元
字数:616 千字
出版日期:
内容简介:
该书重视刑法的基础理论研究,试图在描述刑法学的发展轨迹之中,寻求刑法学的发展方向;重视刑法学的问题思考,从比较的视野,深入探究刑法学的基本问题;通过介绍外国的司法实务和立法动态,拓展法律思维;通过揭示著名刑法学者的心路历程,努力发掘刑法学者的个性特征与刑法学发展的内在关联。无论是对思维的塑造而言,还是对知识的累积和实践的提升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序:
这是一个拥有刑法学家却缺乏刑法作品的年代。不少的刑法学家具有制造刑法书籍的嗜好,却缺乏生产刑法知识的能力。没有心情享受阅读的喜悦、思索的怡然、创造的欢乐、表达的温馨,没有心智从事在普遍的怀疑中对问答体系的不断追寻。虽然出版了等身的书籍,却不能有说服力地证明那是自己的作品,无论文字,无论思想。删除了原作者的姓名,省略了指示原始出处的注释,放弃了对别人见解简约而准确的引用。在那些难计其数的书籍中,刑法学变得像一条被截断的河流,不知道它的源头,也不知道它流向何方。这种无学问源流的现实图景(不是:理想图景)表明:只有刑法比较的繁荣,才能造就中国刑法学的壮丽。
刑法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远的历史内涵,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开放世界。如果不能坦诚地面对其他学者的刑法见解、其他国家的刑法文化,就会使自己丧失与刑法共同体的联系,就会使自己的那点儿货变成僵硬的、无发展能力的东西。中国刑法学还有很多问题。问题虽然是中国的,但是,看待问题的眼光应该是世界的。作为“最精确的学问”(王世洲语),中国刑法学需要具有知识品格和实践能力。而这一切,惟有通过比较才可能达成。比较的目的不是满足对他人或者他国的纯粹渴望,而是实现真实地认识彼此之后的自我改善。为了在完善中国刑法学时不致产生巨大的浪费,我主编了这本《比较刑法研究》。
《比较刑法研究》设有“专题研讨”、“基础理论”、“问题探究”、“比较考察”、“域外法律”、“他国实务”、“学问视野” 和“学术风景”栏目。
在“基础理论”栏目,采用了郑伟教授、黎宏教授、李洁教授和博士研究生谭淦、杨丹的论文以及我的两篇译文。李洁教授、郑伟教授和黎宏教授是我尊敬的学者,他们的文章是我十分看重的;谭淦和杨丹是我珍爱的学生,他们的文章虽然尚欠成熟,但是,字里行间透出的学问热情让我欣慰。至于我的两篇译文,尽管由于拙笨而译得别扭,然而,无论是就知识的累积而言,还是就思想的创造而言,它们都是经典之作。它们原本是我计划翻译出版的《刑法经典》的组成部分,已过不惑之年的我越来越懒散,《刑法经典》的翻译出版也属不可期待的了。
由于主张“敌人刑法”,我几乎成了中国法学界的敌人。在“问题探究”栏目,特意采用了许遒曼教授批判“敌人刑法”的文章。许遒曼教授是曾经大力帮助过我的友人,他才华横溢,但是,他的这篇文章(以及刘仁文学兄为高铭暄教授和王作富教授所写的祝贺论文)由于针对性不强而未使我放弃关于“敌人刑法”的想法。感谢杨萌博士在撰写博士论文的紧张时期帮我翻译了许遒曼教授的文章,尽管杨萌博士在特别时期所给予的特别帮助并非我的感谢所能代偿。还采用了刘艳红教授与博士研究生许强合写的关于犯罪论体系的论文,王充博士和付立庆博士的论文也与犯罪论体系相关,在中国犯罪论体系的改变已成大势所趋之时,他们的论文是更值得重视的。本栏目中所用刘树德博士追问法定刑配置合理性的论文,以一个法官的实践理性探究了罪刑关系的内在和谐。
我相信“比较考察”、“域外法律”、“他国实务”和“学问视野” 栏目里的内容都是值得关注的。想特别说明一下“他国实务” 栏目所用“德国波恩州法院关于一起故意杀人未遂案的判决书”。
这本书,我从去年的年初拖到今年的年末,心中满怀着对作者、译者和出版者的歉意。今年的冬天,北京的天黑得早,夜显得漫长,地暧断断续续地供着,时有阵阵冷风袭入书房。我在冬夜里写下以上的文字,相信寒冷挡不住春的来临,也期待着中国刑法学从现在开始变得更好。
冯 军
章节目录:
[专题研讨]
日本刑法中的责任概念…… [日] 西田典之著 金光旭译
论刑法中的“责任”概念…… 冯军
故意论、错误论…… [日] 佐伯仁志著 王昭武译
论事实错误的分类…… 刘明祥
日本刑法中的违法性的认识…… [日] 金光旭
违法性认识:中国刑法语境下的探讨…… 陈兴良
磁卡犯罪…… [日] 今井猛嘉著 王昭武译
支付用Card犯罪的现状、立法对策与研究课题……张明楷
[基础理论]
刑法与主体性理论…… [日] 团藤重光著 冯军译
论责任概念的构造…… [德] 弗朗克著 冯军译
论国际犯罪的类型及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定位……郑伟
被害人过错的刑法涵义……杨丹
监督过失的理论与实态…… 谭淦
论共犯的处罚根据及其应用…… 黎宏
法定最高刑与最低刑设定研究…… 李洁
[问题探究]
敌人刑法?——对刑事司法现实中令人无法忍受的侵蚀趋向及其在理论上的过分膨胀的批判……[德] 许遒曼著 杨萌译
人格的犯罪论体系之展开…… 刘艳红 许强
比较刑法的几个维度——以犯罪成立理论为考察对象…… 王充
重构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目标定位——二阶层、三阶层还是四阶层?…… 付立庆
法定刑配置的形式合理性五问——一个司法者的视角…… 刘树德
[比较考察]
“无被害人犯罪”立法的比较研究…… 肖怡
英国法人犯罪理论介评…… 王良顺
伤害罪若干问题比较研究…… 刘明祥
台湾“刑法”上的准强盗罪…… 陈子平
赃物罪比较研究…… 何庆仁
[域外法律]
德国器官移植法…… 冯军译
日本轻微犯罪法…… 宋建军译 冯军校
日本关于儿童卖淫、儿童色情之相关行为等的处罚及儿童保护等的法律……宋建军译 冯军校
[他国实务]
美国犯罪记录制度“消费者指南”……[美]詹姆斯•B•杰克布斯著 时延安译
德国波恩州法院关于一起故意杀人未遂案的判决书……冯军译
[学问视野]
感想与感悟:刑法学的一种观感式叙说——访著名刑法学
兴趣与立场:刑法学的一种追思式梳理——访著名刑法学
[学术风景]
在中日刑事法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词……陈兴良
中日刑事法学术研讨会纪实……李立众
作者简介:
冯军 1963年9月出生于湖北省随州市。1984年7月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7年7月毕业于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获法学硕士学位;1994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1996年被聘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2003年被聘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先后留学于日本爱知大学法学院、早稻田大学法学院和德国波恩大学法哲学研究所,自2002年7月至2004年8月以洪堡学者身份在德国从事学术研究,2007年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