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300-09147-1
作者:刘明祥、冯军
定价:59.00元
字数:615 千字
出版日期:
内容简介:
该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2007年度最重要的学术研究课题。其参与者为国内外重要的刑法学名家。包括日本、荷兰、英国等多位外国专家,也包括高铭暄、刘明祥、李希慧等数十位国内知名学者。在内容上,该书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金融犯罪的相关热点与难点问题,如金融诈骗罪、洗钱罪等,所涉及的比较研究、国际化犯罪的趋势与防范、立法及控制等。该书立足于国际视野,选取典型犯罪类型及各国立法例,比较深入透彻地研究了金融犯罪的相关定罪量刑尺度以及立法上的防范与控制,探讨了当下最受关注、具有现实意义的学术问题。
章节目录:
金融犯罪的一般问题
日本的金融犯罪及其制裁 [日] 神山敏雄著 刘隽译
荷兰和欧盟的反金融犯罪斗争 [荷]Prof.B.F.Keulen, Dr. J. Hielkema, Dr. J. A. Nijboer著 郝艳兵译
欧洲人权公约与金融犯罪诉讼 [英]彼得•达夫(Petet Duff)著 曹菲译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犯罪的立法完善 徐 岱 马 宁
金融刑事立法严密刑事法网的学理分析 熊永明
金融刑法立罪谦抑刍议 胡启忠 胡业勋
我国金融犯罪的修正问题研究 王文华
金融犯罪中的罪数形态界定问题探讨 孟庆华
金融犯罪的法律构造 王钧 彭月辉
金融诈骗罪概论
金融欺诈犯罪的构成要件模式 刘 远
金融诈骗罪在立法上的若干问题 杜 江
简论金融诈骗罪适用中的三个问题 肖中华
略论金融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 付立庆
论金融诈骗罪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吴学斌
略论金融诈骗罪之“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以贷款诈骗罪为例 陆诗忠
中法金融诈骗犯罪比较研究 彭凤莲
金融诈骗罪各论
韩国对于电话金融诈欺犯罪的考察 [韩]李振權著 方海日译
保险诈骗罪比较研究及其借鉴 张利兆
骗取贷款、信用罪若干问题研究 鲜铁可 赵志华
诈骗贷款与骗用贷款的相关问题研究 肖 怡
贷款诈骗犯罪的理性思考 任继鸿
论单位贷款诈骗行为的处理 黄 嵩
用拾得的信用卡在自动取款机上取款行为之定性探究 刘明祥
以签发空头支票方式骗取财物的相关问题研究 李巧芬
论骗取金融机构信用罪——兼评《刑法》第175条之一 李 翔
货币犯罪与证券犯罪
伪造货币罪构成特征比较研究 徐留成
伪造货币罪若干问题比较研究 陈志军
日本的证券犯罪——以内幕交易罪为中心 [日] 津田博之著 刘隽译228
本土化与国际化:我国证券犯罪立法问题研究 高铭暄 王剑波233
证券犯罪的惩治对策初论 胡学相 张 鹏
论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的司法认定 魏 东
洗钱罪
日本的金融监看制度——犯罪收益转移防止法与律师的作用 [日] 村冈启一著 刘隽译
反洗钱法律与法规——大陆与香港之比较 沈仲平著 张爱晓译
反国际洗钱犯罪面临的问题与应对 刘守芬 牛广济
全球化视野下洗钱犯罪的刑法立法对策浅探――以我国加入的国际公约为参照 李希慧
中国洗钱犯罪规定与国际公约规定的对接 朱建华
洗钱罪共犯问题研究——兼论事后不可罚行为的处罚 林 维
洗钱罪的立法完善研究——与国际公约相对照 王良顺
洗钱罪若干问题研究 张阳
洗钱罪若干问题解析 杜启新 范红旗
洗钱罪刑事立法的反思与完善——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 胡 隽
地下钱庄在资金非法跨境转移中的作用及刑事法制的对策 时延安
金融犯罪的成因与控制
金融犯罪的成因及控制 [美]尼尔•沙福尔(Neal Shove),安迪•霍克斯特勒(Andy Hochstetler) 杨洁译
作为金融犯罪的犯罪者和受害者的银行或其他金融信贷机构 [西班牙] Dr.Dr. h.c. mult. Francisco Muiñoz Conde 教授 [意大利]Dr.Luigi Foffani 教授 合著 朱婷译
试论金融犯罪的成因与预防 李永升
金融犯罪的全球化趋势及法律防范机制研究 张 淼
作者简介:
刘明祥 1959年2月出生于湖北省天门市。1983年7月于湖北财经学院(现改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6年7月于中南政法学院(现改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尔后留中南政法学院刑法教研室任教,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7月获武汉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法学博士学位。同年调入武汉大学法学院任教,1996年晋升为教授,1997年被遴选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998年至1999年在日本东京创价大学法学部做客座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刑法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冯军 1963年9月出生于湖北省随州市。1984年7月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7年7月毕业于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获法学硕士学位;1994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1996年被聘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2003年被聘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先后留学于日本爱知大学法学院、早稻田大学法学院和德国波恩大学法哲学研究所,自2002年7月至2004年8月以洪堡学者身份在德国从事学术研究,2007年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