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术公告 >  

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于山西大同成功召开

   
    11月2日,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在山西大同召开。本次学术年会由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主办,大同大学政法学院承办,会议主题是“先秦时期秦晋法家思想研究的新视野”。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法院等实务部门以及新闻出版界的专家学者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由大同大学政法学院院长杨兴香教授主持。大同大学党委书记王守义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代表大同大学对各位专家和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王守义书记指出,今年年会的主题不仅仅是对思想的探讨,而且也是对方法论的研究,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是中国思想史上非常繁荣的时期,其不仅为中国思想史提供了丰富而深厚的财富,也为当今的法治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参加会议的各位专家和学者都带有一种不能推卸的责任和使命。大同大学政法学院党委书记苏佩生教授致欢迎辞,代表大同大学政法学院对与会专家学者再次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苏佩生书记希望通过会议这个学术平台,进一步加强政法学院与兄弟院校及各位专家学者的交流和学习,并期望各位专家学者能经常为学院提供指导和帮助。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会长、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武树臣致辞。他对大同大学对本届年会提供的支持表示由衷感谢,并对远道而来的各位学者以及出版界、新闻媒体、法院、律师界的朋友表示欢迎。武树臣教授指出,中国法律史这门学科充当着其他部门法教学研究所不具备的职能,小而言之,即传授知识并对下一代进行国情教育;大而言之,研究者们则承担着延续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历史使命。因此,从事法律史研究的学者是教师队伍中最可爱的人。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大同大学副校长张晓永教授就会议议程做了说明。他指出,这次会议的主旨就在于对当下关于秦晋法家的思想的研究进行讨论,使这个领域的研究能够获得一个新的发展。参加会议的不仅有前辈学者,也有中青年学者和研究生,还有来自大同市司法实务界的同仁。
    大会发言共分四个单元。上午9:00—10:10为会议第一单元,由大同大学副校长张晓永教授主持,共有六位与会学者发言。武树臣教授发言题目是《从商末之“法”到周初之“法”》,介绍了对金文“法”字的理解并做了新的阐释;梁凤荣教授分析了《吕刑》对秦法的影响;林丛同学分析了法家思想产生的文化原因;武建敏教授从法治类型的角度提出了对法家法治的看法;肖光辉教授认为晋国及韩赵魏的改革是法家思想产生的基础;邓建鹏教授认为儒学和军法是法家思想的重要来源。
    上午10:25—11:40为会议第二单元,由郑州大学法学院梁凤荣教授主持,共有六位与会学者发言。张晓永教授从地域、时代、环境、人脉的角度阐释了孕育法家思想的元素;王成儒教授分析了先秦法家对道家思想的蕴含与改造,并提出了值得深思的问题;马腾老师重新诠释了申不害的术治思想,并主张对其思想进行重新评价;崔永东教授的发言涉及儒法两家思想的较量;苏亦工教授提醒大家正确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黄东海老师则提到了重农抑商的源头问题,认为这一政策乃至法律的提出并非目的而是国家财政的手段。
    下午14:30—16:00为会议第三单元,由中国政法大学姜晓敏教授主持,共有六位与会学者发言。李任老师认为黄老思想与法家思想之间存在内在关联,三晋地区对于两种思想的交融也具有重要作用;王涛教授指出了中国法律史在后现代中可能提出的一些问题;侯铭峰老师提出了法家心目中的两种法治秩序,即以法治国和道德自律;吴杰博士试图通过拨开“天”的迷雾来重新认识董仲舒的法律思想及其体现的先秦儒家思想内涵;索宁博士谈到了商鞅为建立中国中央集权国家尤其是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论贡献;谢晶博士则从人性论的不同延伸出先秦儒法忠孝观的异同及其在法制史上之影响。
    下午16:20-17:30为会议第四单元,由北京师范大学的柴荣教授主持,共六位与会学者发言。赵博扬博士谈到了神权法思想的衰落与宗法伦理道德的兴起;姚宇同学从《中庸》的权变思想谈到了儒家思想的变化;苗延波老师梳理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商事立法;贺立军、王立东法官谈到了古代法律传统对当今司法实践的潜在影响;李雪山教授则呼吁研究文字应回归到甲骨文上,并主张传说中有待考证的人物最好不要作为研究对象。
    闭幕式由张晓永教授主持,首先由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武建敏教授对大会进行学术总结。他指出,在四个单元中与会学者既探讨了法家发展的内在机理,又论证了法家和其他学派的关联性;既探讨了法家的一般原理,又讨论了法家及其相关问题的具体的话语;既就思想本身进行了学理化的把握和梳理,又对法律思想及社会诸多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既讨论了中国自身的问题,又讨论了中西法律的比较问题。总而言之,与会学者用多元化的视角营造了一场思想盛宴。武建敏教授还对本次会议进行了类别上的分类:一是对古文字学的深入研究,二是对法家学术谱系的多方面梳理,三是对法家及其相关话语的全新阐释;四是对传统和现代之间的阐释。而这四个话语均采取了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最后,武建敏教授认为这次会议促进了中国法律史的繁荣和发展,并有利于当代自主性法律的形成。
    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建红主持常务理事选举,增补安阳师范学院的冯曙光教授为理事,李雪山教授为常务理事,增补郑州大学的梁凤荣教授为副会长。梁凤荣教授和李雪山教授代表下届会议主办方发言,向与会学者发出诚挚的邀请,希望大家明年齐聚河南安阳探访中华文明之根。
    最后,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山东大学法学院林明教授致闭幕辞。他指出,本次会议有几个突出特点:一是体现了法律思想史研究中的地域性,二是年轻学子的踊跃参与,三是会议做了简化程序、注重平等参与、淡化形式的改革尝试。林明教授感谢下届主办方诚挚的邀请,对大同大学以及会务组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感谢。

录入编辑: 张鸿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