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术公告 >  

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于上海师范大学成功召开

    
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于上海师范大学成功召开
 
 
     11月14日,由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承办的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上海师范大学东部文苑楼二层报告厅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与当代法治建设”,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高校及新闻出版界的专家学者60余人。
    开幕式在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院长蒋传光教授的主持下拉开序幕。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高建华教授、华东政法大学王立民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中国法律史学会会长吴玉章、山东大学林明教授以及华东政法大学何勤华教授在开幕式中致辞,表达了对于本届年会的期待,并预祝此次会议圆满成功。
    本次大会在何勤华教授的主持下正式开始。山东大学武树臣教授、杭州师范大学范忠信教授以及华东理工大学李瑜青教授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武树臣教授在主题发言中详细论证了“礼”“法”“刑”“德”“仁”的文字学起源,并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这五个字的原型与衍变;范忠信教授批判了法德并用的现状,提出“德法并用”的八个基本逻辑,认为依法治国不能因“德”而冲淡“法”;李瑜青教授从中国古代法治思维何以存在雏形出发,充分肯定了中国古代有法治思维,并进一步探讨该研究对我国法律本土化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10:15-11:40为会议的第一单元,由华东政法大学李秀清教授主持,共4位与会学者发言。华东政法大学崔永东教授从中国传统法思想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出发,认为强调法的普遍性内容具有现实意义,指出应摒弃与现今无用的特殊性内容而用普遍性内容对现今司法加以指导;郑州大学梁凤荣教授从清代州县官员司法理念与躬践出发,指出清朝时期即有情、礼、法相结合,宽严相济,德刑相配,追求和谐无讼等法律思想,法律实践多注重刚柔相济,个种手段并用;吉林大学李拥军教授从清末休律礼法之争的三个争议焦点出发,分析法理派与礼教派的不同观点,并结合现实,希望当前的法治建设能体现更多的本土化内容而非一味移植西方;王兰萍编审与大家分享了重读梁启超著作得出的体悟,认为梁启超对于法治主义、法律进化、立宪制等问题都有经典的阐述,而这往往为现今的法学教科书所忽略。随后,上海师范大学的争显文教授与南京师范大学的张镭教授对各位学者的发言进行了评议,并与在场其他学者进行了自由讨论。
 13:00-14:35为会议的第二单元,由上海师范大学马英娟教授主持,共4位与会学者发言。山东大学魏治勋副教授认为,在“救亡”的近代历史考察当中,新法家以及其所提出的“新法治主义”难以适应近代中国“矛盾现代性”的内在逻辑,并且无法承担起构建完善的法律意识形态的任务,故而其很快衰落并最终湮没无闻;江西财经大学谢红星副教授简要概括了法制与改革的关系,随后提出法制盛衰的特殊时期“病发时刻”不同于一般时期,法制的衰落在历史上不可避免;浙江农林大学郑智副教授分析了“情实”的具体内容并结合案例概括出要从基本认知角度探讨我国古代刑讯逼供和五听制度的思维模式;济南大学刘家楠讲师从樊增祥的司法理念研究出发,对樊增祥的思想内容进行深层次探讨,指出司法实践和司法理念二者相互守护,无法截然分开。随后,华东政法大学龚汝富教授和河北经贸大学武建敏教授对各位学者的发言进行了评议,并与在场其他学者进行了自由讨论。
 14:35-16:00为会议的第三单元,由大同大学的张晓永教授主持,共5位与会学者发言。上海师范大学夏纪森副教授从家庭伦理、社会伦理两层面来论述儒家伦理与日常人生的关系,认为儒家文化在伦理与法治之间存在困境,表现为仁与礼、礼与法之间的紧张关系;济南大学钱继磊副教授分析了不同学者对儒家宪政问题的态度,指出当下宪政研究中存在的缺陷并主张用传统儒家文化解决现今政治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刘振宇讲师将罗尔斯的个人、国家、国际与我国的家国天下相类比,提出“生养正义观”,并对比了其与国外正义观的不同;华东政法大学黄德启博士从先秦契约与希伯来契约之比较出发,阐述了我国先秦时期的公法性契约的特点;华东师范大学陈俊教授梳理了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历史发展,认为应将民本思想应用于法律语境之下以适应当代的司法实践。随后,华南师范大学王涛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柴荣教授对各位学者的发言进行了评议,并与在场其他学者进行了自由讨论。
    16:10-17:35为会议的第四单元,由上海政法学院的肖光辉教授主持,共4位与会学者发言。上海师范大学石文龙教授解释了国际法治与和平文化的含义,提出我国和平文化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并认为中国的传统法律思想可应用于国际法领域;昆明理工大学李远明讲师以舜“窃负而逃”为切入点,从哲学角度分析了家、国、孝、法之间的矛盾;山东大学硕士生杨超通过叙事分析的方法对《公羊传》《古梁传》《左传》中“隐公即位”做出了不同评价,并阐述了礼法在三传中的地位;山东大学博士生林丛以《衍礼》《过誉》两卷所载事例为基础,对《风俗通义》所记载的东汉礼制乱象进行了归纳并简要分析了产生原因。随后,包头师范学院宋从越教授和四川大学刘昕杰副教授对各位学者的发言进行了评议,并与在场其他学者进行了自由讨论。
     会议闭幕式由上海师范大学蒋传光院长主持,中国人民大学马小红教授进行总结。马小红教授充分肯定了本届年会的学术价值,认为会议第一单元反映了世界与中国的问题,即在认识世界的同时又不失自我,认识自我的同时又不被世界淘汰;第二单元反思了古代与当今的问题,既不能用现代苛责历史,也不能以历史重塑现代;第三单元着眼于以比较研究的方法指出当下中国问题;第四单元展望未来并展现研究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马小红教授还认为应从容面对法律史学科所面临的边缘化问题,其学术意义和社会作用在法学领域不可替代。秘书长马建红副教授对年会中各学者精彩的发言与激烈的讨论感到欣慰,充分肯定了承办方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为本次年会做出的贡献,增补了副会长与常务理事的名单,并对下届年会及专题研讨会做出了精心安排。作为2016年年会的承办方代表,四川大学刘昕杰副教授简要介绍了四川大学的相
    最后,上海师范大学蒋传光院长宣布本届“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与当代法治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圆满结束。
关情况,并对现场所有学者发出邀约。
 
 

录入编辑: 王成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