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术公告 >  

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阐释 ——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召开2015年学术年会

         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阐释
       ——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召开2015年学术年会
 
    2015年12月26日(周六),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法学院高铭暄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为“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阐释”,来自北京各高校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高校的研究中国法律文化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北京市法学会、有关出版社与媒体等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柴荣教授主持开幕式,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梁迎修教授致欢迎辞,并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与法学院的发展情况。他说,法学院是百年学府北京师范大学24个学院中最年轻和最具活力的学院之一,2005年8月成立国内首家实体性的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之后,2006年4月法学院正式宣布成立。法学两院编制独立、密切协作,共同构成了北京师范大学法学学科的整体。最后,梁迎修教授预祝本次年会顺利举行。
    本次年会的第二个部分为主旨发言,由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武建敏教授主持。山东大学法学院一级教授武树臣就“中国法的原始基因—以古文字为视角”为主题进行了演讲,武树臣教授从古文字出发,探讨了中国古代法的神圣性、权威性和伦理性。武树臣教授幽默诙谐、深入浅出的演讲风格不仅获得了在场参会人员的阵阵掌声,更为每一位学者展示了中国古文字的博大精深;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苏钦教授以“少数民族法律史研究的心得体会”为题进行了演讲。苏钦教授强调,研究少数民族法律史的前提是要深刻认知到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基本国情,法律制度设计应从保护弱势群体的角度出发,从主体性特征和地区性特征等因素对少数民族进行特殊考虑,同时还应兼顾汉族法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接受、可传播性问题。苏钦教授鞭辟入里的分析不仅得到了在场很多学者的认同,更对民族法文化的发展提出了发人深思的见解;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制史研究室主任张生教授的研究题目为“唐律五百条的理念和制度”对唐律中的省略主语和转引等立法技术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并指出重新认识中华法文化的重要性。
    主旨研讨后,本次年会还进行了换届选举。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姜栋副教授就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向会员作了汇报。北京市法学会代表陈露茜传达了北京市法学会有关换届选举的规定及北京市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换届的批复。五年来,研究会本着“学术为本”的精神与理念,致力于发展与弘扬中华法律文化的优秀传统。在北京市法学会的领导下、在北京各高校与科研机构法律文化专家学者的努力下、在曾宪义法学教育与法律文化基金会的支持下开展了积极的学术活动和交流,目前研究会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法律文化研究中心联合,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学术年会,不定期举办“明德法律文化论坛”(每年4至6次),论坛广邀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在促进与外界学术交流的同时,也积极推动了中国法律文化的宣传工作。定期出版《法律文化研究》,对法律文化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基础性问题做学术史的整理。每一辑专注于一个专题,每一辑的“主编导读”大约3万字,对研究的发展、所选论文的学术价值进行评介。2016年《法律文化研究.第八辑.澳门法律文化专题》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研究会还创办了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法律与文化网”网站。大会选举了理事、常务理事、秘书长及副秘书长。会议推举武树臣教授为名誉会长;选举马小红教授为会长;姜栋副教授为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柴荣教授、郭广辉教授、乔聪启教授、苏钦教授、张连成教授、张生教授为副会长。
    在闭幕式上,武树臣教授用“感谢、希望、展望”六字寄语北京市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感谢北京市法学会、各高校、各位会员对本会的支持与奉献,希望研究会一如既往的坚持学术为本的宗旨,营造一个精于学术、便于交流、利于发展的良好环境,期望北京市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一如既往的以弘扬和发展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秀精神为使命。马小红教授感谢各位会员的信任与支持,并表示研究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继承和发扬研究会成立以来所形成的良好的会风与学风,扎扎实实的推进法律文化的教学与研究。最后,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郭广辉教授发言并致闭幕辞,他指出,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学术的交流也应该加强,他诚邀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的各位会员到河北进行学术交流,并代表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表示愿意承办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2016年学术年会。(丰旭泽 韩成芳)
 
 
 
 

录入编辑: 李德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