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2-1967年,就读并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1979年考取西南政法学院法学研究生,1982年毕业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通过论文答辩获法学硕士学位。1982-1997年任教于西南政法大学(原西南政法学院)。期间,1986年 1993年起历任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部主任、副校长、校党委常委等。 1997年11月调任重庆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并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第一副主任(常务)、《改革》杂志社社长,兼任重庆市社会科学研究系列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政府科技顾问团顾问、委员并社会科学组组长、重庆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等。 1998年任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01年11月当选为中共重庆市第二届代表大会代表。 2002年12月当选为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在2003年1月召开的二届一次市人代会上选任为市人大常委(驻会),并任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要荣誉和获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3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4年)、司法部直属高校先进教师(1994年)、重庆市先进工作者(1995年)、重庆市首批学术带头人(法学、法律史学,2002年)。
共出版法学类著作10种,其中独著5种;编写教材7种;编撰工具书3种;译著1种;主编法学丛书2套;编著其它著作7种、综合类系列丛书3套。发表论文200余篇。 1、 独著 《儒家法思想通论》,独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4月第1版,53.7万字。 《儒言治世——儒学的治国之术》,独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12万字。 《艰难的开拓——毛泽东的法思想与法实践》,独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29.5万。 《儒家法思想通论》(修订本),独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2月修订再版,55.3万字。 《道统与法统》,独著,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39万字。 《文化与法文化》,独著,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30.6万字。 2、合著 《论孔子》,重庆:西南政法学院1983年4月印发,16万字,与 《孔子的法律思想》,北京:群众出版社1984年5月第1版,13.7万字,与 《中华法苑四千年》,北京:群众出版社1987年5月第1版,42.5万字,与倪正茂、郑秦、曹培合著。 《中国法律思想史•春秋战国秦代卷》,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本人撰稿19万字,任全书编委、本卷副主编(国家“七五”社科重点项目)。 《羌族习惯法》,重庆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49.5万字课题主持人、主编、主要撰稿人。 3、教材等 《中国政治法律思想史(教学提纲)》,重庆:西南政法学院,1981年7月,15万字,主要撰稿人。 《孔子法律思想研究八十年》,重庆:西南政法学院教学参考书,1986年1月,12万字,独著。 《中国法律思想史简编》(上、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9月第1版,执行副主编,主要撰稿人。 《中国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主要撰稿人。全国法律专业自考教材。 《中国法律思想史辅导教材》,成都:四川自修大学杂志社,1992年,53.7万字,独编。 《中国法律思想史指要》,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第1版,主编、主要撰稿人。 《中国法律思想史》,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31.9万字,主编、主要撰稿人。司法部教材编辑部审定教材。 《苏联国家与法的历史(上、下)》,重庆:西南政法学院《外国法研究丛书》1987年,合译。 4、工具书 《国学通览》,北京:群众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合撰法学部分共七章,独撰简牍学。 《中国法律史研究在日本》,重庆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84.5万字,合编。 《诸子百家名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合撰儒、道、法等8篇。 5、丛书 《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丛书(共4种),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主编、主研。 《法治之路》丛书(已出4种),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主编、主研。 6、综合类系列书 《重庆蓝皮书•社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1998、1999、2000、2001、2002、2003共6卷),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重庆出版社,1998—,主编、主研。 《重庆蓝皮书前•挑战与回应¬——来自学者的报告》(1998、1999、2000、2001、2002共5卷),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重庆出版社,1998—,主编、主研。 《重庆经济年鉴(2001、2002年卷)》,重庆出版社,常务副主编、主研。 7、其它类编箸 《破解世界级难题的探索——三峡工程移民在丰都》,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主编、主研。 《巴蜀文化图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重庆市方面主编。 《西部大开发与重庆民族地区发展》,重庆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两人共同主编、主研。 《重庆市人口可持续发展与西部大开发》,重庆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主编、主研。 《景凡文存》,渝内字(2002)077号,2002年7月出版,主要整理编辑者。 《当代重庆简史》,重庆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一主编、主研。 《重庆市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重庆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课题组长、主研。
《法经》和李悝的政治法律思想 西南政法学院学报 1980年3期 怎样认识和评价孔子的法律思想 法学季刊 1982年2期 孔子法律思想探微 中国社会科学•未定稿 1983年4期 获四川省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首届) 法学学刍议 法学杂志 1983年5期 孔子的司法道德观 法学 1983年9期 族刑史话 法学 1984年11期 孔子伦理法律观的再认识 法学 1984年1期 “以礼率律”到“改法为律”---先秦的立法 法学杂志 1984年2期 “儒家人治,法家法治对立论”质疑 法学季刊 1984年3期 孔子伦理法律思想再议 法学杂志 1985年1期 “为国以礼”成圣训,“一准乎礼”定《唐律》——法律的儒家化函授通讯(西南政法学院) 1985年2期 治国安邦设礼制,贵贱尊卑别璨然---周礼和礼制函授通讯(西南政法学院) 1985年3期 “踊贵履贱”非戏言,肉刑残民数千年----我国奴隶社会的五刑函授通讯(西南政法学院) 1985年4期 云梦地宫献瑰宝,无价竹简惊世人---《秦简》和秦代的立法函授通讯(西南政法学院) 1985年5期 匡亚明和他的《孔子评传》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85年9月8日 也谈做新时代的包公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85年10月12日 法家非法治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85年11月12日 我国近年来的孔子学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85年11月28日 孔子法律思想论略 孔子法律思想论文集 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出版 合著 从女排表演赛想到“马铃薯”和混凝土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86年2月3日 “刑于寡妻”、“考夫人”及其它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86年3月2日 孟子法律思想简议 《孟子思想研究》 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4月1日出版 权与法琐言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86年4月8日 一腔忠贞为祖国---访 中国固有法文化及其今天的位置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1986年3期 晋刑鼎再议 法学研究 1986年3期 文化和文化热 重庆社联 1986年4期 试论《唐律疏议》的伦理法思想 法学季刊 1986年4期 与王祖志合著 知识分子主体意识的觉醒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要条件 全国第三次精神文明讨论会重庆代表团论文集 1986年12月 重庆日报摘要发表 孔子讥刑鼎辨析 孔子研究 1987年1期 对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价值评价 重庆联社 1987年1期 孔子关于犯罪的预防及其社会控制简议 政法论丛 1987年3期 孔子法律思想探微(修改本) 孔子研究论文集 山东齐鲁出版社,1988年出版 苏联国家与法的历史评价 外国法学研究 1988年1期 孔子法哲学思想及其法文化意义 政法学习 1988年2期 唐代佛道二教对传统法文化的影响 云南法学 1988年2期 法治再议 政法论坛 1988年4期 一个引人入胜的法学新领域---法文化学 函授通讯(西南政法学院) 1988年5期 法制建设不可或缺的软件---法文化 政法学习 1989年1期 法社会学刍议 四川法学 1989年1期 史学危机中的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科建设管见 法论(西南政法学院研究生学报) 1989年1期 法社会学面面观 法制日报 1989年4月5日 试论儒家之法的精神 现代法学 1989年2期 对中国古代法文化研究的反思 社会学研究 1989年2期 中国民族的传统法文化心理及其更新 云南法学 1989年2期 民主制的特质是法治,法治并非“以法治国” 中外法学 1989年3期 我院馆藏两种稀见清代法律抄本的初步研究 现代法学 1989年4期 法治与人治问题补论 云南法学 1989年4期 “自然法说”献疑---兼与台湾学者商榷 台湾研究 1990年3期 批判犯罪学的特征及其意义 政法论坛 1990年3期 明智之学,明法之学 现代法学 1990年3期 试论儒家法思想的现代启示 中南政学学院学报 1990年3期 “一大”“无有”及《老子》道论新探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3期 合著 荀子的综合型犯罪预防学说 现代法学 1990年5期 儒家伦理法批判 中国法学 1990年5期 获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五次) 酌古准今,熔铸东西---评沈家本修律 现代法学 1990年6期 从一则虚构的故事看孟子的法思想 政法论坛 1991年1期 论叔向 孔子研究 1991年1期 一块待开垦的清代法律史园地 现代法学 1991年1期 儒法两家治官思想之比较与启示 中南政学学院学报 1991年3期 廉政与法制---记中国法律史学会西南分会学术研讨会现代法学 1991年3期 中西法文化的一个比较:“自然法”与“伦理法” 孔子儒学与当代社会文集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出版 历史法哲学---法的智慧之学 中外法学 1992年1期 中国古代法律对日本法律的影响 比较法研究 1992年2--3期 合著 试论儒家法文化的现代命运 云南法学 1992年2期 黄宗羲“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论之再研究 法学研究 1992年3期 台湾现行法与民国法 台湾研究 1992年3期 儒家“中道”的法文化观照 中南政学学院学报 1992年3期 中国文化与文化中国 法论(西南政法学院研究生学报) 1992年3期 台湾法浅论 现代法学 1992年4期 探索现代法与传统法整合之路的伟大先行者 法制日报 1992年10月24日 儒学的命运及其历史性机遇 同舟共进 1992年12月 陪都法制论纲 (重庆)抗战陪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 1993年 历史的透镜,智慧的活水---关于法史学前十年和后十年的思考《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法学》 重庆出版社, 1993年出版 合著 儒家之“道”的法文化检讨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3年1期 孔子的法思考 大众法制 1993年1期 诚信:一个历久常新的民法原则---论语与中国民法文化现代法学 1993年2期 用现代法批判传统法,用传统法批判现代法---孙中山宪法思想的一个新观照中南政学学院学报 1993年4期 道统与法统 孔子研究 1993年4期 儒家“中道”与中华法系的特点和价值 天府新论 1993年6期 真理与真理的“过犹不及”---毛泽东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法文化观照现代法学 1993年6期 获四川省期刊优秀论文一等奖(首届) 毛泽东的“人治”观新义 法学 1993年6期 美妙绝伦的龙池 光明日报 1993年1月6日 民本与民主——儒家法文化的困境与回应 (北京怀柔)中国法律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 1993年6月 毛泽东的人民本位法律观 中外法学 1994年1期 跨世纪的文化研究与孔子研究 海峡评论 1994年1期 毛泽东刑法思想二题 云南法学 1994年1期 缔造者留下的课题---毛泽东的法思想与法实践漫论四川法学 1994年4期 法律与文化的冲突与整合 现代法学 1994年5期 “地方应有立法权” 法制日报 1994年1月1日 “还是马青天那一套好” 法制日报 1994年2月9日 中国古代社会法律史研究 现代法学 1994年12月 第三届海峡两岸法学学术交流会论文(台北) 儒家义利观与中国民法文化 (黄山)儒学与法律文化研讨会论文 1995年 毛泽东阶级论法学观的变化与价值重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2期 法社会学在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兴起与发展 中外法学 1995年4期 儒学与羌族文化 《儒学与廿一世纪》论文集 华夏出版社, 1996年出版 (北京)纪念孔子诞生2545周年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 论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孔子研究 1996年1期 论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国际协力论集》(日本) 第4卷第1号•1996 英文 儒家义利观与中国民法文化 《儒家义利观与市场经济》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 日文 儒学与中国经济、法制之发展 《法律文化》(日本) 1996年9---12期 日文 法文化的世界化与民族化 现代法学 1997年4期 依法治国,依法治市---学习邓小平法治理论及十五大关于“依法治国”的论述重庆市《党的十五大与重庆的改革和发展理论研讨会》 1997年10月 盛会回来话感想 重庆政协报 1998年3月27日 天理、国法、人情的冲突与整合 中华文化论坛 1998年4期 收入《法律史论集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新时期民主法制的宣言---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法制构想的历史意义重庆日报 1998年4期 三个有利于与重庆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改革 1998年4期 合著 关于再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 群言 1998年第8期 法先王---孔孟王道政治的理想模式及其悲剧命运《法律史论集》第1卷 法律出版社 儒学及其在中国经济、法制发展中的价值 《法律史论丛》第4辑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 知识经济与社会科学的新使命 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998年12月 合著 民权:从民本到民主的接转---兼论儒家法文化的现代化学习与探索 1999年1期 试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现形式---从“工具型”到“体制型” 法学 1999年1期 合著 “陪都”时期中外科学文化交流探析 中华文化论坛 1999年3期 合著 三峡库区迁建的司法保障问题 重庆行政 1999年4期 合著 1999年重庆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重庆日报 习惯法与羌族习惯法 中外法学 1999年5期 工具型法治和体制型法治 政治与法律 1999年第6期 法治之路:百年求索的最后抉择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9年特刊 法制变革与教育专号 改革司法体制,推进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与司法改革》论文集 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 新世纪的社会科学--趋势与建议 大公报(香港) 1999年9月26日 重庆市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构想 中国港口 1999年11期 合著 法治简议 重庆日报 1999年12月15日 简论政府主导型的科教兴渝战略 重庆日报 2000年1月26日 重庆怎样迎接西部大开发 重庆日报 2000年3月8日 实施科教兴渝战略的强大动力 重庆日报 2000年10月20日 2000年重庆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改革 2000年第1期 合著 对社会科学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北京社会科学 2000年第1期 儒家人本主义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 合著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学习“三个代表”论述的一点体会 思考与运用 2000年第5期 社会科学的机遇与挑战--来自西部大开发的启示学术界 2000年第6期 分贷统还 扶持西部--农网建设与改造还贷加价方案的讨论地方电力管理 2000年第7期 合著 实践“三个代表” 大力发展高科技 当代党员 2000年第10期 对重庆在西部开发中战略定位的思考 学术论坛(增刊) 2000年增刊 中华法系的一大特点——罪刑既是法定的又是非法定的 浙江大学法学论集 2000年创刊号 2001年以来主要论文 1、 谈谈浙江的“块状经济”,重庆日报, 2、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修改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实践》,重庆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独著。 3、 简议文化传统与现代法治,《法制现代化研究》第七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独著。 4、 地方社科院如何迎接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与挑战,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1年第4期,独著。 5、 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思考与运用,2001年第4期,独著。 6、 司法体制改革还需深化,内部参阅,2001年第13期,独著。 7、《儒家反酷刑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法学2001第5期,独著。 8、《罪刑法定与非法定的和合——中国法系的一个特点》(修改本),载《批判与重建——中国律史研究反拨》,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独著。 9、《关于重庆市实施大城市带动大农村战略的几点思考》,改革2002年第4期,独著。 10、《儒家的法哲学》(修订本),清华法学2002卷,2003年1月出版,独著。 11、地方史研究的重大成果—写在《重庆通史》出版之际,重庆行政,2003年第一期,独著。 12、孔子文化的价值,中国儒学年鉴社,2003年8月出版,独著。 13、法治现代化与民族法文化传统,全球化论丛,2003年8月,两人合著。 14、中国成文法公布问题考析,中国法制史考证.乙编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独著。 15、唐律学:传承与趋势-一兼及戴炎辉的唐律研究,在《法史学的传承与趋向》国际学术研讨会(2003年11月,台北)上发表并宣读,独著。 16、重视与自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笔谈),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第一期,独著。 17、定位与有为,重庆日报, 18,追赶型经济发展的困惑与思考,重庆经济,2004年第四期,独著。 19、关于重庆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几点建议,领导决策参考(内刊),2004年第四期,独著。 20、地方立法应控制数量提高质量,重庆日报,2004年4月l0日,独著。 21、控制数量,提高质量—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刍议,公民导刊,2004年4月号,独著。 22、西部大开发中人口问题综合治理研究,载《重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府治理研究》,重庆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两人合著。
笔名耘耕,男,汉族,1943年1月生,浙江省诸暨市人,法学硕士,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兼职:北京大学、上海大学、同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学术委员,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以及重庆市法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计划与发展学会副会长、重庆市名人事业促进会副会长、重庆市渝浙经济促进会会长等。
人生格言:六十岁以前--人能弘道,道法自然;六十岁以后--完善自我,学会放弃。
著作: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