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首页推荐 >  

为提升我院的国际化水平尽力

就我院“美国法系列英文讲座”举办一周年访问丁相顺老师

 

丁相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史教研室副教授、美国法研究所副所长,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立命馆大学担任访问学者,明治大学担任访问教授,并获得美国印地安娜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日本法、美国法、比较司法制度。自200710月以来,丁相顺老师负责在我院组织和主持“美国法系列英文讲座”,因为该系列讲座邀请美国专家用英文原文进行讲演和交流,在我院举办的众多学术讲座中极富特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日前,在该讲座举办一周年之际,记者就“美国法系列英文讲座”的情况访问了丁相顺老师。

 

记者:老师您好!自去年10月以来,您和您的同事开始举办“美国法系列英文讲座”,举办这一讲座的主要背景是什么呢?

老师:举办“美国法系列英文讲座”的背景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具有需求和具备条件。就需求来说,从宏观上来看,是因为我校和我院都提出了提升国际化水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以及一流法学院的目标。提升国际化水平,就要加强国际交流。邀请来自国外,特别是英语国家的著名专家学者来我院进行讲座,可以搭建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为加强与英语国家,特别是美国法学界和法学教育界的交流创造条件。从微观上来看,我院学生已经具备和很强的英语基础,但是,对于使用外文进行专业学习的机会尚不十分充分,专业英语能力还很不足,学生迫切需要系统的直接与外国专家进行专业交流的渠道和平台。同时,更应该看到,之所以能够举办和开展这一系列讲座,是因为我们已经具备了举办讲座的条件和基础。我们法学院历来重视国际化建设,12年前,我就曾经作为法学院的外事秘书参与了一些国际合作项目,亲眼目睹和经历了法学院国际影响不断扩大的过程。正是由于法学院在国际上的影响,我们才能够邀请到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著名专家前来访问和讲演。同时,就我们法学院内部来说,学院领导非常支持开展国际化交流活动,史际春教授带领我和时延安副教授一起成立了美国法研究所,我院设有法律文化研究所,我所在的法律史教研室设立有开设有“英美法”课程,更多的法学院教师前往美国留学,更多的同学掌握了充分的英语沟通能力等等,这些因素都为系列讲座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记者:“美国法系列英文讲座”主办了哪些活动,具有什么特色呢?

这一讲座的主要目的是邀请美国著名的专家学者用英文介绍和讲解美国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可以说,美国人、美国法、美国语是这一系列讲座的特色。目前为止,系列讲座一共举办了16次活动,有 19位美国法律专家莅临讲座。这些主讲人既包括大学教授,也包括来自法律实践第一线的法官、律师、检察官。他们的讲演涉及到的内容涵盖了美国法律制度和法学研究的基本方面,既涉及到宏观的法律方法、法律思维、比较研究,也涉及到合同法、房地产法等实务性、实践性极强的题目。

 

记者:讲座是如何邀请到那些优秀的演讲人呢?

举办高水平的讲座,其关键在于邀请到优秀的、适合的讲演者。上面介绍过,由于我校和我院的国际影响力,很多美国专家教授来我院进行交流,这是我们确保讲演者的最重要渠道。同时,我们也积极拓展渠道,广泛邀请相关人士来访和进行讲座。例如,我们与在美国友好学校、美国驻华官方机构、在京非政府组织等部门建立了固定的联系,从而确保了优秀的讲演者阵容。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讲演人来我院的讲座,都是公益性(Pro Bono)的学术交流活动,我们不付给其讲课费。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对这些讲演人的贡献表示感谢。

 

记者:您认为“美国法系列英文讲座”对于我院的国际化建设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呢?

举办系列讲座,已经取得了相当明显的效果,有力地促进了我院的国际化建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提升了我院对美国法的整体认识和研究水平。在中国的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中,包括美国法在内的比较法和外国法的地位日渐重要,一些学校已经开设了专门的专业和课程。我们通过让处于学术第一线的外国专家就当代美国的法律问题开设讲座,大大提升了我院对包括美国法在内的比较法文化的认识和研究水平。第二,强化了我院与美国学术界的联系。美国法系列讲座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一平台建立了中美学者开展直接交流的有效管道。通过这一管道,不仅可以了解美国的法学研究状况,而且,可以介绍和传播我院学者的学术思想,提升我院学者的国际影响力。第三,对于促进我院法学教育交流和改革提供了有益的视角。法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我们邀请的主讲人大都具有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很多演讲都是结合案例来讲述,强调经验主义的教学模式对于我院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法律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记者:美国法研究所的活动对法学院的同学有哪些帮助呢

举办讲座的另一个关键是受众。如果没有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一方面浪费了大好的机会,另一方面对演讲者也是不尊重。我们最初也曾经有过举办纯粹英文的讲座能否吸引足够的同学参与的担心。但随着讲座的开展,我院学生的优异表现让这种担心一扫而光。我院的法科学生具有很强的公共英语基础,很多学生还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参与讲座,不仅能够充分理解外国专家所讲的内容,而且还积极与主讲人展开讨论,很好地展示了我院学生的风采。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与比较法研究中心主任Emmerts先生在我院和另外一所法学院做了同一主题的英文讲座。通过亲身经历,他对我院学生的表现赞不绝口,主动表示愿意为我院学生出国深造提供帮助。我个人也感到,那些积极参与讲座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进行交流的自信心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些学生是系列讲座最大的受益者。有的学生甚至还通过与美教授直接交流的渠道,获得了到美国留学的机会或者与外国导师建立了联系。例如,我院刚刚毕业的一名本科同学就利用参加讲座的机会,与来自密苏里大学康萨斯分校的Randolph教授会面,并已经成功到该校留学。

 

记者:您认为成功举办系列讲座的关键是什么?今后有什么设想和打算?

可以说,有很多因素促使“美国法系列英文讲座”成功走过了一年。法律全球化的趋势需要我们更深刻、更全面了解美国法律制度,学校和法学院的国际化目标需要我们积极开展对美国的学术交流,广大同学对掌握专业英语能力的愿望要求我们提供这样的平台等等,都是成功举办系列讲座的重要基础。但是,更为关键的是,学院、教研室、以及美国法研究所领导的大力支持,学院同事的大力帮助,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特别是曾宪义法学教育与法律文化基金会的支持,更是为成功举办系列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

今后,我们打算继续举办有针对性、高质量的讲座。我们将继续邀请美国知名的教授、法官和律师为我们法学院师生献上更为精彩的演讲,主题范围也会更加丰富。我们的讲座有全程的录像,我们将争取编辑出版这些系列讲座,从而辐射全国。同时,我们也希望结合讲座,强化与外国专家的联系,争取共同举办国际合作项目。2005年,我们与美国专家共同举办了“首届全国对抗制庭审比赛”,我们正在申请资金,争取举办第二届比赛。去年。美国法研究所成立之际,我们就设定了“整合国内研究力量,推动中国法学界对美国法治的研究;创建交流平台和机制,推动中国法学界与美国法学界的对话;系统、深入研究美国法治现状,为有关国家机关提供咨询,发挥智囊作用”的目标。我希望通过我们扎扎实实的努力,在学院和教研室领导的支持下,积极配合学院的国际化战略,深入对包括美国法在内的外国法律文化研究。

                                             (撰稿:邱少辉)

 

录入编辑: 冯勇